查看: 1024|回复: 0

今天入伏,这些常识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10

主题

5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19-4-21 13: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意味着即将进入一年中的最热时段。中央气象台昨日18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华北大部、黄淮、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中西部、华南大部以及重庆、陕西关中等地有35~37℃的高温天气,其中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意味着即将进入一年中的最热时段。



[size=1em]防御指南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3、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5、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size=1em]今年伏天为何有40天?




  中国古人对三伏的来源和定义,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10天,7月13日交“头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谓庚日,是指农历天干为庚的日子,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六种,依次每十天轮流一下(即六十甲子中的六庚日)。


  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






[size=1em]三伏养生之饮食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俗话说“热在三伏”。户外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室内空调冷嗖嗖地吹着,在忽冷忽热中,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难免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在三伏天,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些什么呢?




1. 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 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3. 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size=1em]关于“冬病夏治”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扎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


  专家推荐两种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绍这两种方法是因为它们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为巩固疗效,病人应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




[size=1em]三伏天要特别注意不要吃冰饮、雪糕






  三伏天都不让吃雪糕,太残忍了点!这不是绝情,是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size=1em]三伏要喝三豆汤,祛火、解乏、消痱子

  三豆汤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全食物,很安全,而且可以当糖水喝哦!
  三豆汤里都有哪三豆?
  有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汤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药茶。
  喝不了绿豆汤的人可以喝三豆汤来度夏。
  绿豆汤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人不能经常喝。三豆汤刚好可以调整一下。
  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
  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体质一般的人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汤,就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消化功能特别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
  三豆汤还能祛痘除痱子。
  痱子是由于暑热挟湿,蕴结肌肤,导致毛窍郁塞所致,所以要防治痱子,首先就要把暑湿之毒祛掉。
  三豆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暑、健脾利湿,把痱子的问题刚好解决掉。而且,小孩子也可以放心喝。
  暑湿热毒带来的岂止是痱子,像各种疥疮、痘痘、湿疹,还有最主要的,一到暑天就特别特别累,晕沉沉的什么都不想做。苦夏之苦,身体不好的人真是吃不消。
  还好,经常煮一些三豆汤喝,这些状况可以很快缓解。
[size=1em]三豆汤的做法

材 料
  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适量。
做 法
  1.将豆子洗净,清水浸泡1个小时;
  2.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老人、小孩、肠胃不好的亲,可以加红糖(红糖属温性)代替冰糖。
  三豆汤一周可以喝两次,三伏期间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处暑。

来源:中央气象台、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视点、人民日报综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尚风论坛

GMT+8, 2024-11-22 06:27 , Processed in 0.09348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銆愭湭鏉ョ鎶銆戙 www.wekei.cn 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