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5|回复: 0

贾又福书画作品辨伪

[复制链接]

22

主题

54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发表于 2019-4-21 10: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贾又福,1942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65年毕业,师承李可染先生,以中国北方太行山为创作基地,从事山水画创作以及美术理论研究。其作品《太行丰碑》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清净世界》获北京国际水墨画展’88大奖,1988年春,在中国美术馆、台北雄狮画廊、香港荣宝斋和中央美院陈列馆四度举办个人画展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贾又福开始了哲理山水画的探索。他的画以化心象为哲思的方法,创意、造境,重铸江山,再造自然。以第二自然的样态与图式,表现山岳的开阔、天地的奇观、大化的运行、宇宙的精神,从而表达出原生之美、太朴之美、雄奇之美、博大之美、天籁之美、悲壮之美、崇高之美,使欣赏者心灵为之震撼,为之鼓舞,为之超越,为之升华,为之净化。
贾又福在创作方法上经历了“按实肖像”和“凭虚构象”两个阶段。“按实肖像”,是以如实描写为特征,与对景写生相类,以再现眼中视像、眼中之景为追求;而“凭虚构象”,则突破如实再现,以心灵表象的自由组构为物证,以表现心灵之境为指归。这两个阶段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凭虚构象”的创作心态是高度自由的,不受现实景物的局限。在这种心态下,艺术家把储于灵府的多种自然表象,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组合、重构、熔铸、化心象为画境,创造出表达哲思的图式。正是以“道”的理念,宇宙的巨流意识,表现时空的永恒,揭示了自然大道那永世不竭的伟大生命。
贾又福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学乃师可染的创新之心,又远离乃师的创作之迹。他的一系列成功之作,可说是对流行创作概念和陈旧山水画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山由石质构成,但在特定光照之下,又宛若海涛万顷。那由想象力而雕琢出的物象,亦真亦幻,给人们的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造性的乐趣。假借山水之势、之气、之态,传此物之神、之形、之情,从而使山水更丰富、更生动、更富幻想力之美。他的哲理山水画,具有夏云多奇峰的魅力,但不是借助阳光的神力来雕琢,而是凭借艺术家心灵之光来塑造。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贾又福的山水作品,乍一看,两幅作品所表现的内容都是大化天地之景象,可谓天地之大,混沦无迹,用剥离了原生态的山水环境,上升到缥缈虚空之中,横亘在无边无尽的时空坐标上,虽然表面上不见真实山水,而其中蕴含的“道”比真山水还要“真实”,这类复杂的,充满思辨,哲学色彩的,追求高层次的精神审美活动,在这两幅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体现出来了。但对比之下,图一比图二在画面轮廓的虚实和立体空间的处理上,显得呆板和平面,过多画面的“块面”分割,显得零碎,而不够融合。
图一山坡上那只羊,似羊非羊,似狗非狗,而且其站立的位置黑白交错中没有留空或采取布白去凸显山羊积极向上挺立昂首的精神,然而图二在处理山羊的站立位置来看就表现得尤为传神到位,让山羊处于落日夕阳的对比中,成了画中亮丽的焦点。
两幅画在审美上最大的差别在于图一还停留在对自然的观照中,而图二已经上升到更多的精神层面,不会简单地让人看到物象的表面,而是让人通过物象的背后所隐藏的“道”,去感受超越自然,超越宇宙的变化,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更高的哲学境地,构建空前的山水画的琼楼玉宇,产生心灵的幻象,这是图一所欠缺的。
综上所述,图一是假,图二是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尚风论坛

GMT+8, 2024-11-22 06:44 , Processed in 0.14500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銆愭湭鏉ョ鎶銆戙 www.wekei.cn 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